在今年的二十大报告中,从“增进民生福祉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”的角度阐述了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,即优化孤寡老人服务,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。
由于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,60岁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长,特别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,面临着严峻的赡养困境,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前景巨大。
面临着快速增长的巨大养老人群,我国的养老机构却出现了空床的现象。在2020年7月29日,民政部宣布我国已建养老机构床位429.1万张,然而收住老年人只有214.6万人,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%。
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的老龄化具有“未富先老”“未备先老”的特点,导致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差,支付意愿不强,这就成为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特别主要原因。
私人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,专业护理人员不足、定价过高、服务设备不完善等问题,导致缺乏公信力和信任感,导致私人养老机构空床率高,难以找到客源。
而相对来说,公立的养老机构因为公信力高,价格便宜而导致“一床难求”,许多老年人提前打听都订不到床位,大多数老人宁愿等公立养老机构的床位,也不愿意去私立的养老机构,从而形成了这样极端的局面,导致养老事业难以发展。
截至2018年底,全国养老服务床位共746.4万张,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共392.8万张,社区养老床位数353.6万张,缺口超过360万张。
即便是一线城市,床位紧张也是普遍现象。
另外,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导致大部分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,由自己的子女照顾,哪怕时间不够,也无法专业照料老人,但是为了增加亲情满足感,还是选择了在家中养老。
本文由“蔚蓝至善康养”原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