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日本康养实习就业项目上线
  • 蔚蓝留学网
  • 第六时限
  • 秀梦吧
来源:蔚蓝集团  作者:蔚蓝集团 浏览:36次 发布时间:2013/1/7 10:38:43
我与北工大一路情浓

张婉茹

女,1960年7月生,北京人。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、副教授。“大平班”第五期学员。日本甲南女子大学国文学国语专业硕士。致力于日本语教学工作30载。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;2001年和2003年获北京工业大学“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”称号;在2005年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。

走过文革读大学

蔚蓝:十年文革影响了一代人的前途,在人生的历练中,这一段经历对您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、性格的养成有着怎样的影响?
  张婉茹:
我正好赶上“文革”的尾巴,我是1978年上的大学,那时候我是班里最小的,因为别人都是从农村、工厂来的,只有我是从高中升到大学的。不过,虽然是个尾巴,但是赶上的事情也特别的多,所有的政治运动都赶上了,因为经历的多,因此独立性很强。我觉得那个年代培养起来的人一般都比较正直,那时我们整天就是学雷锋、做好事,所以也就养成了不怕吃苦的性格。

蔚蓝:您应该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。当年考大学的主要动力是什么?又是怎么走上了日语学习、教学之路?
  张婉茹:
其实我是1978届,是第二届,但与第一届只差了半年,又是同时毕业,所以1977届跟1978届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届。当时我是拼了命的要上大学,因为要是考不上大学就要去插队,这也是我当时考大学的一个动力。
  大学前,我学的是俄语,高考填志愿的时候,我报的是数学系,因为那时流行一句话叫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但我的外语成绩考的最高,来招生的老师就问我愿不愿意学日语,因为其他班都满了,如果不学的话就没学上了,就这样学了日语。那时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从基层上来的,都知道能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,而且那时的课本、考卷都是经贸大学的老师把蜡纸垫在钢板上刻好再印的,条件很艰苦,所以大家都非常刻苦的学习,这就使得我们这些年纪小的也都很努力地跟着学习,这样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门课,而且也学的很好。因为学的是外贸日语,所以毕业以后大家都想去外贸公司,没有愿意留校的,后来老师找我谈话说,“你是党员,你要留校。”但是当时并不是留在本校,因为人大要建一分校,有日语专业,要我到那去,从此走上日语教学之路。
   
  学习的使命  

蔚蓝:您是1984年成为了 “大平班”第五期学员。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进入大平班的的背景吗?
  张婉茹:
当时北京市教委说国家教委有一个名额,可以到北京语言学院日语教师进修班学习一年,问我们日语系派不派人,我就去了。但是要经过考试,结果考上了。我们日语系本来有五六个老师的,后来有三个到日本去了,就剩下两个老师,我如果再走了,就没有人上课了,所以我也犹豫要不要去,但是当时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,非常支持我去学习,说年轻人就是要进修,要不然以后拿什么教学生,这使我非常感动,所以就去了,学了一年,觉得收获特别的大。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,当时学校还从别的学校请老师来带课,给我们年轻的老师腾出时间来去进修。所以现在我们的年轻老师只要说去进修,我都非常的支持。我觉得就是当时我们老师的那种精神影响了我,只要能进步我就会同意,在这一点上我是从来没有犹豫过的。

蔚蓝:当时是带着什么样的使命去日本进修的?80年代有很多人出国后选择了在日本长期发展,您想过没有?
  张婉茹:
当时出去的时候是公派出国的,所以觉得是组织上派我进修的,我一定要学好,而且下决心回来以后一定要把日语教好。我当时也想过留在日本,也动摇过,但是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是,总是觉得我的家和我的事业在这儿,我还是要回到这里。所以当时读完学位,我一点儿都没耽搁就回来了。当年日本的条件要比中国好很多,很多人出去以后就都不愿意回来了,甚至连家都搬了过去。我们当时班里20多个人,现在有一半都在日本,回不来了,但是我觉得这些人要是回来发展一定比现在更有成就。
   
  北工大日语30载

蔚蓝: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工业大学日语系的历史吗?从当时的零起步,发展到现在,您个人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呢?
   张婉茹:
我们北京工业大学日语系的历史比较长了,在1983年的时候就有了,到现在快三十年了,这期间一直在招生,只有1986年的时候,因为老师都走了,停招了一年。到1990年的时候,我们学校合并到工业大学里面,改为工业大学经管学院,专业有外贸英语和外贸日语专业。在2003年的时候,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,我们变成了外语学院的日语专业。
  我从日本回来以后就回到了人大一分校,那时候人大一分校就已经改名了,变成了北京联合大学经管学院。我从日本回来以后就成了日语系的主任。但当时日语系没有老师,利用当时在大平班的关系,我就到处借老师为学生们上课。真的是从一个人一条枪,一直发展到现在,很不容易。
  从开始到现在,最大的感觉就是苦中有乐。因为我们是市属院校,一届一届的学生往北京市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输送毕业生,学生们毕业后分散在北京市的各个角落,不管你走到哪,都会有人走过来说“张老师还记得我吗”,这时候,所有的苦就都忘记了。所以,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这么多的桃李。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有一个学生对我说:“张老师,咱们工大日语系的学生出去真不给您丢脸,您就为我们感到自豪吧。”这么多年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特别的高兴,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  明年也是我从教的第30个年头,30年来我一直见证着这个专业的发展,虽然有低潮的时候,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,现在我们专业发展的非常的稳定,教师有10人,每届25个学生,每年保持着一个班的规模。   

蔚蓝:现在咱们学校日语专业的方向主要是什么?就业前景怎么样?考研、留学、工作大概各占多少比例?
  张婉茹:
我们现在是日语(商务),我们还是想保持我们的外贸特色,我们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会有金融、会计、统计、数学、外贸知识、国际贸易、国际物流等这些课程。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日语我们不如其他著名院校,所以我们的专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。
  这么多年来,在就业方面我们从来没有愁过,我们每年的就业率是几乎达到100%,虽然我们还不会为学生就业单位问题发愁,但现在愁的是有单位学生不去。现在我们的学生出国考研的很多,占到了六分之一,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,但是在国内考研的学生不是很多。因为我们是商务日语专业而不是纯文科的日语专业,所以我们的学生研究日本语言文学方面人非常少,这就影响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国内的考研。我们在设置专业时既有文学方面的课程,又有经济贸易方面的课程,两边都跨,而北京市正好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,所以我们的毕业生非常好找工作。
   
  致力教学 诲人不倦

蔚蓝:从事教育这么多年,您在教学管理上是不是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?都取得了那些成就?
  张婉茹:
我是比较注重教学工作的,我觉得上课就要把课上的生动、活泼,所以每一次上课我都会精神饱满的上好每一节课,我觉得这是我的最大的特点。我比较适应上课,我也比较会上课,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研究,就是比较会观察学生,知道怎样讲学生会接受、怎样讲学生会有兴趣。我上课的时候,比较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我每节课都会提问,而且都会走到学生旁边。我上课的方式很灵活,我的声音也比较有穿透力,即使坐在班上最后面的学生都能听见,所以在我的课上时没有学生会睡觉。对于重点问题我也会进行重点训练,在这方面我觉得我还是有一些心得的。
  1995年的时候我就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,2002、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我们学校的“我最喜爱的教师”,还获得了教学一等奖,以及“教学名师”的称号。我一直在钻研教学,学生对我的教学效果的评价都非常高,每次评分都在90分以上。

蔚蓝:在人才的培养教育方面,除了要教授他们以专业知识之外,你觉得还应该做些什么?
  张婉茹:
当今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,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,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,不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连字典和像样的声像资料都难以见到,而且他们在毕业之后也不一定要依靠日语来找工作。所以,你要告诉他,上大学学日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,更是为了学习一种方法。大学的四年是人生中最精彩的四年,一定要把这四年过好,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,这样将来做什么都能胜任,我们现在的日语教育也是向这个方向转变。我们在一点一滴上对学生都要求的比较严,因为将来他们是要走出去跟日本人打交道,所以在道德、能力、做人方面都要全面发展,我觉得只要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,学生走出去以后的问题不大。
 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灌输以后人生规划的一些问题,而且我们学校还专门为新生开了一个研讨课,这门课由每个学院的院长来担任,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,每个星期两节课,给他们讲所学专业及以后的发展方向,还会请优秀的毕业生、日语界的老前辈以身示范,还会请很多名人来讲中日关系、中日贸易等问题。我觉得这个制度非常好,能够让学生进来以后就知道四年以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。
   
  新形势新前景

蔚蓝:北京工业大学日语教学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形势?可否展望一下其前景?
  张婉茹:
我们在本专业学生有一个班规模的前提下,要大力开展工科生的日语教育,要让我们的学生不只是懂工科的知识,还要懂外语,将来到日本去的时候,够用日语发表文章、做研究。而且我们的日语教育不只是要让本科生学好日语,还要让我们学校的硕士生、博士生都懂一定的日语知识,我对专业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。其实我们之前就已经开始往日本外派学生了,我们和计算机学院、软件学院联合培养学生,就是所谓的“四加一”班,本科四年毕业以后,留在学校再学一年日语知识,然后由日本企业100%的接收,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缺乏劳动力的国家,他们需要很多懂日语的人,做软件开发工作。我们在一开始设立目标的时候就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,将来还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发展,我们要利用我们学校自身的特点,走日语加专业的道路,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。
  我们学校再新世纪提出的口号是:建设国际知名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研究大学。所以,国际化是我们外语学院首先要贯彻的一个方针。我们从1993年的时候就开始把学生送到日本去,从最开始的五个,到现在的十三四个。前几天我们到日本去跟日本的一所学校签订了交换留学生的合约,把我们的学生都送出去留学,目前还正在与日方学校沟通探讨“三加一”、“二加二”等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,虽然还没正式确定下来,但是我们现在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。
  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,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跟对方的学校实现学分互换,也就是实现双方课程的互认。所以现在在课程设置的时候,我们做了很大的改动,尽量和日本的学校衔接起来,比如,日本有市场学,我们这边就会有市场营销学,这样学生过去之后可以直接选那边的课程,回来以后我们承认学分。还有像已经停开好几年的日本的报刊选读课程,在这次修订教学大纲时又把它设置进来,因为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。